整體思維 制勝變革——專訪萬慧達知識產權服務團隊總第177期 张翼翔 China IP發表,[专利]文章 |
整體作戰 行業標桿
萬慧達知識產權服務團隊致力于為各類知識產權糾紛提供全方位一體化解決方案,擅于解決各種新型、疑難及復雜案件,打造了一大批經典案例,并積極投身知識產權行業活動與公益文化。憑借這樣的亮眼表現,2017-2020年,萬慧達連續入選中國知識產權雜志評選的“年度杰出知識產權服務團隊”。
過去的一年,對于中國知識產權法律服務行業而言是絕不平凡的一年。無論是穩步推進的社會經濟高質量轉型,還是陸續落地的各項知識產權相關法律法規,抑或是新冠疫情這樣的“黑天鵝”因素,都推動著整個知識產權法律服務行業的質量升級。在國家政策和法律的規范下,知識產權法律服務行業在競爭中正形成新的市場格局,集約化趨勢越發明顯;新冠疫情的全球爆發和兩年來的幾經反復,也對從業機構的生存和發展構成了巨大挑戰。知識產權法律服務機構如何在變革浪潮中乘風破浪、行穩致遠?來自萬慧達知識產權服務團隊的答案擲地有聲——這便是他們始終堅持的“整體性”思維。
作為中國領先的知識產權法律服務機構,創始于1999年的萬慧達,憑借多年發展,分支機構已遍及北京、上海、廣州、深圳、重慶、天津、杭州、蘇州、寧波、香港等多地,搭建起了全方位的工作平臺,業務領域覆蓋知識產權法律服務的全部范疇,并在專利、商標、著作權、保護及訴訟等各分支領域齊頭并進、優勢突出、領跑行業。團隊致力于為各類知識產權糾紛提供全方位一體化解決方案,擅于解決各種新型、疑難及復雜案件,打造了一大批經典案例,并積極投身知識產權行業活動與公益文化。憑借這樣的亮眼表現,2017-2020年,萬慧達連續入選中國知識產權雜志評選的“年度杰出知識產權服務團隊”。是什么讓這支隊伍保持了如此旺盛的發展活力?帶著這個問題,China IP記者再次走進萬慧達。
堅持整體作戰 專業創造可能
采訪中,我們了解到,萬慧達自1999年成立伊始就有著清醒的認識,以“專業創造可能”為口號,立志把知識產權作為事業去做,做出自己的招牌。首席合伙人白剛表示,“知識產權法律服務行業,本就是為新經濟和新科技而服務的。在這些領域中,新熱點不斷涌現,要求從業人員既要有很高的應變能力,也要有終身學習的意識,不斷努力進行自我提升。但一個人向前跑是不夠的,一味向前跑也是不夠的,作為一家法律服務機構,要有長遠規劃,有團隊意識,要舍得花時間去作合理布局、去整理和分享成果,否則很難積累成規模的知識和經驗;而沒有足夠規模的發展,不可能是穩固的發展。正是有了這些深刻的認識,多年來,萬慧達不吝投入,無論在機構建制還是工作模式上,都堅持高調提倡‘整體性’思維。”
在機構建制上,萬慧達始終以平臺建設為一切工作的基石。過去一年,即使是突如其來的新冠疫情,也沒有阻止萬慧達開拓戰略布局的腳步: 2020年初,萬慧達日本部如期成立,并吸納了資深日本業務合伙人劉鋒、何珊妹加盟。近兩年來,萬慧達在日本市場的開拓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2021年1月,萬慧達律師事務所重慶分所成立;9月,寧波分所成立;蘇州分所目前也在籌建中。萬慧達知識產權訴訟平臺的地域整體性由此進一步加強。
萬慧達在機構建設上的整體性思維,更深刻地體現在其對“人”的重視上。萬慧達一直堅持以人為本的人才策略,不管是外部招聘還是內部選拔,都立足于公開、透明的基本原則,既面向崗位需要,也充分考慮員工的優點和特點。如今,萬慧達450余人的團隊分布在北京總部及9個地方分支機構,其中合伙人50余人,主要由各業務領域的骨干組成。
面對這樣一支地域有異、領域有別、專業人員與輔助人員共存的龐大團隊,萬慧達將每一名員工與團隊視為一體,在人才培養與管理上下足工夫。萬慧達始終堅持與員工共生共贏,員工為企業創造價值,企業則為員工提供成長空間。合伙人黃暉特別提到:“萬慧達有著非常完善的內部培訓制度,并將參與培訓列為績效考核項目。各類培訓有計劃、有安排,有專人負責,有專門場地,疫情期間更是深度開發線上學習方式,給每一名員工更多的選擇和靈活性。特別值得一提的是,萬慧達還專門設立了模擬法庭,方便律師們進行情景演練,在開拓律師辦案思維的同時,調動其攻堅克難的積極性。”
對于如何通過人性化管理打造一支富有公平性和凝聚力的團隊,萬慧達有豐富的經驗。萬慧達在建制上注重人力的合理分配,在獎懲上有透明的監督考核,鼓勵員工的良性競爭。工作之余,萬慧達積極組織健身、舞蹈、瑜伽、生日會、團建等各類文化活動,關懷員工的身心健康,增強每一名員工的歸屬感和集體榮譽感。優秀的平臺,自然會不斷吸引更多專業人才加盟。2021年,休斯敦大學“美國知識產權法”項目訪問學者、寧波市知識產權糾紛人民調解委員會委員、資深知識產權人士俞則剛律師的加盟,就是萬慧達平臺吸引力的又一鮮明例證。
憑借廣泛觸達的業務網絡、全面覆蓋的技術領域和優質團結的人才隊伍,萬慧達得以在具體工作中有效推行“整體作戰”的打法。萬慧達的專業人員在處理具體案件時,著眼的是整個事件,關注的是客戶的整體需求,調動的是一整個平臺的資源與力量,這就使萬慧達的每一項代理工作都能做到扎實、全面,每一名專業人員也有意識、有能力、有底氣去挑戰新型或復雜疑難的案件,從而更好地滿足甚至超出客戶的預期。
錘煉精品案例 打造行業標桿
萬慧達在代理新型、復雜疑難案件上取得的成績有目共睹。
僅2020年度,就有7起萬慧達代理的案件入選10個省級以上法院及司法行政機關評選的典型案例榜單:代理的米其林集團總公司訴寧波嘉琪工藝品有限公司商標侵權案,入選“2020年中國法院50件典型知識產權案例”;代理的波爾多葡萄酒行業聯合委員會起訴上海市菲桐貿易有限公司假冒注冊商標罪案,入選“2020年度商標行政保護十大典型案例”、“2020年度上海浦東法院涉外知識產權司法保護典型案例”及“2019年度上海市打擊侵權假冒十佳案例”;代理的ABB訴張某、蕪湖市迪頓電氣貿易有限公司銷售假冒注冊商標的商品罪案,入選“2020年中國法院50件典型知識產權案例”“QBPC 2020-2021年度知識產權保護十佳案例”“2020年安徽法院10件典型知識產權案例”和“安徽法院參考性案例”等。
除了直觀的高勝率,萬慧達還不斷尋求突破,代理了國內首例涉外地理標志集體商標單獨入刑案、浙江省首起知識產權刑事附帶民事訴訟案、罕見的知識產權刑事自訴案等新型、復雜疑難案件的成功實例,將萬慧達在業內的知名度與美譽度推向了新的高度。
除了錘煉一批具有典型性、前沿性、指導性的精品案例外,秉持著一以貫之的整體性思維,萬慧達也以促進行業交流互動、引領行業共同發展、提升行業整體專業水平與認可度為己任。
多年來,萬慧達以主辦、協辦或參與方的身份亮相諸多國內外論壇、研討會,即使疫情期間,也沒有忽視與國內外同行的交流。2021年,萬慧達以國際商標協會(INTA)首個戰略贊助伙伴的身份積極參與年會及各專項會議;在歐洲商標權利人協會(MARQUES)、法國商標權與外觀設計權從業人協會(APRAM)、法國制造商聯合會(Unifab)等舉辦的國際專業會議上,萬慧達也踴躍發聲。另外,基于對國內外知識產權立法、實踐、判例及相關國際條約透徹的了解,結合自身在知識產權實務方面豐富的執業經驗和完善的工作方法,萬慧達的專業人士主編或參與編輯出版了多部專業著作,其中《中國商標及不正當競爭案例精要》《中國商標四十年1978-2018》《國際知識產權發展報告2019》(參編商標卷)等在業內引起較大反響。此外,萬慧達還有數百篇中、英、日文的專業文章發表于各類媒體。萬慧達微信公眾號以及萬慧達文庫小程序等,也是知識產權行業內富有特色、且活躍可靠的資訊平臺。
與此同時,萬慧達還積極冠名贊助“北外—萬慧達杯”知識產權模擬法庭競賽(全英文),冠名協辦“萬慧達杯”第二屆中華商標協會全國高校商標熱點問題辯論賽,為培養知識產權法律服務后備人才貢獻力量。團隊骨干曾多次接受媒體采訪,針對社會熱點知識產權問題發表意見,如首席合伙人白剛受中國教育電視臺(CETV)《e視界》欄目邀請,就“奧運健兒姓名商標惡意搶注”問題參與訪談;合伙人黃暉接受中國知識產權培訓中心邀請,講解“潼關肉夾饃”“逍遙鎮胡辣湯”涉及的相關知識產權問題等。
強勢的專業表現、積極的擔當作為,為萬慧達贏得了全行業的高度認可。萬慧達連年入選LEGAL 500“中國區知識產權業務第一梯隊”,Managing Intellectual Property“中國區商標確權、訴訟業務第一梯隊”“中國區年度商標訴訟律所和年度版權和外觀律所”(2021年度),World Trademark Review“中國區商標確權及策略和商標保護及訴訟板塊第一梯隊”,北京市專利代理師協會“AAAAA級專利代理機構”。今天的萬慧達,已然成為中國知識產權法律服務行業的標桿機構。
把握時代機遇 制勝行業變革
在知識產權行業之外,萬慧達也心系國家與社會的整體發展,一直積極承擔社會責任。新冠疫情爆發以來,萬慧達嚴格遵守國家的有關安排,積極主動采取各項預防措施,在確保員工生命健康的同時,始終不忘堅守客戶利益,確保服務質量在線。與此同時,萬慧達還向武漢前線醫院捐贈了價值200余萬元的醫用防護口罩、隔離服等物資;對于受疫情影響嚴重的其他國家和地區,萬慧達同樣慷慨解囊,向巴拿馬、厄瓜多爾駐華大使館捐贈了共計1萬只醫用外科口罩。今年河南特大暴雨災情爆發后,萬慧達亦迅速籌集善款,向河南紅十字會捐贈善款100萬元。
疫情的突然降臨,加速了國內國際眾多生產關系的深刻調整,也考驗著所有行業、企業和個人。“疫情加深了人們對于各種網絡平臺的依賴性,某種程度上促成了新的工作和生活方式,形成了新的社會關系,再加上新的知識產權相關立法規范,可以預見,商標、專利、版權、反法、反壟斷等諸多領域內新的案件類型、案件處理方式也將應運而生,涉及的主要范圍包括游戲產業、直播行業、電商平臺、數據信息等。這是知識產權法律服務行業新的增長點,是挑戰,更是機遇。”萬慧達深信不疑:知識產權作為國家戰略的一部分,在后疫情時代必將發揮愈發重要的作用。而要建設知識產權強國,既需要創新精神與勤奮努力,也離不開法律的保障。在這個過程中,知識產權法律服務行業扮演的是護航的角色,要有敏銳的專業嗅覺和扎實的專業素質,把自身的發展放到國家整體發展的格局中去考慮,才能在新時期把自己的角色扮演好。
今天,知識產權法律服務行業的變革因素已經積累到了相當程度。近年來《商標法》《專利法》《著作權法》等一系列相關法律法規的頻繁修訂,以及個人信息、數據安全、網絡平臺經營等方面的各種新規的紛紛出臺,更是對知識產權法律服務機構的業務開展提出了新的要求。新法新規厘清了一些困擾行業的長期問題和新型問題,在一定程度上填補了法律空白。比如,新《專利法》和《著作權法》都引入了懲罰性賠償,新《專利法》延長了外觀設計專利權的保護期限、引入了外觀設計國內優先權制度等,這些都為權利人維權以及司法機關適用法律留出了更大空間。知識產權法律服務機構要通過特定途徑,盡快把新法的變化以及相應的獲權、維權范圍和程序的變化傳遞給客戶或潛在客戶;代理工作本身也要立足這些新變化,與時俱進地給客戶建議、與官方溝通,應盡快安排專業培訓,做好應對新案件、新需求的準備。
經過二十多年的努力,通過客戶和市場的檢驗,萬慧達越發堅定了這樣的認識:只有保持高度自信,堅持有自身特色的發展模式,同時不忘以整體性思維關注業務、關心行業、關懷社會,才能最終在行業內站穩腳跟。接下來,萬慧達仍將繼續發揮整體作戰的優勢,在不斷提高個案效率的同時,保持大平臺的延展性和靈活性。萬慧達從中國知識產權的開拓時代走來,也有信心制勝未來的變革時代。